《衡水学院》  
上一期    下一期

大龙湾脱贫记

   期次:第241期      查看:215   



“大龙湾,大龙湾,大龙腾飞傲九天,历史长河浪花飞,运河西畔好家园,京杭明珠光灿灿,风景如画赛江南 ......“一首《美丽的大龙湾》唱出了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大龙湾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大龙湾村位于阜城县最东端,毗邻沧州东光县,京杭大运河绕村而过,据传大龙湾村名也因大运河在此折弯东南而得名,北宋宰相张邦昌出自本村,大龙湾烧饼闻名京津,然而这样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在 2014年却是个贫困村。

        大龙湾村共 360 户 1159 人,是华北地区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土地 2400 余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2014 年村集体收入不足 1 万元。2017 年精准识别后全村共 7 个贫困户,11 名贫困人口。看似人数不多,但分析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却难免让衡水学院帮扶队和村干部有些头疼,11 名贫困人口中 70 岁以上的 6 人,8 名光棍,仅有的一个正常家庭,还是两个人都有残疾,如何让他们顺利脱贫,成了摆在了衡水学院帮扶队和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病根子”,通过逐户走访,逐户算账,结合贫困户实际,衡水学院帮扶队确定了“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的帮扶思路。贫困户张家春、张家升有蔬菜种植技术,就鼓励他们种植蔬菜;李春营、柳春来,张丁录有养殖牛羊的经验,就鼓励他们发展养殖;对没有种养殖基础,又有残疾的贫困户路小妹等就联系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贫困户柳春良身体壮实,就鼓励他在种好自家土地的同时,到邻村的包装机械厂打工,年收入可达

20000 余元。

没有产业和项目支撑,决胜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结合大龙湾村实际,给每个贫困户争取了光伏产业,建成 7 户贫困户 3 千瓦户级光伏电站,户均年增收 3000 元以上,部分贫困户吸收进入了阜星和德隆两家公司的小额贷款,户均年收入 500 元。为稳定脱贫,实现真脱贫,脱真贫,2019 年 大龙湾村种植冀酿 2 号免施农药高粱 400 余亩,密植梨 300 余亩,涉及到贫困户 5 户 9 人。

为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大龙湾村的传统种植结构,帮扶队邀请了全国首席葡萄专家张英教授和石家庄农林院刘院长亲自到大龙湾村实地考察,查看土壞结构、水源情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规模种植大樱桃的建议,走出一条集观赏、采摘带动旅游的新型农村发展的路子。

大龙湾村党支部书记张荣新动情地说:“没有衡水学院的帮扶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驻村以来,衡水学院帮扶队严格落实《衡水市扶贫脱贫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认真履行扶贫脱贫工作职责,联系阜城县阜星农业合作社,实行农户 +合作社 + 企业模式,将原来闲置的400 亩大棚全部复耕种植冀酿 2 号免施农药高粱,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这种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原来每亩每年 200 元租金都无人问津的耕地,现在以 300 元的价格流转出 400 多亩,为村集体年收入十几万元。

土地流转解放了劳动力,衡水学院在对有意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根据大龙湾村毗邻的东光县李四维村是全国箱包机械集散地的优势,主动和东光县胜利机械厂、东光兴鑫纸箱机械有限公司联系,组织劳动力出村务工。目前,大龙湾村常年有近 200 人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近三万元。

此外,衡水学院自筹资金 20 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大龙湾新民居道路上安装了 24 套太阳能路灯;更换老居民区路灯 72 套;在村周围、路口等处安装了 23 个监控探头;安装健身器材 15 件;编制村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大龙湾村还围绕运河文化,精心打造了“两湖两廊两广场,三馆一台五园林”15 处景观,“ 两湖”指鸿运大道西端的润龙湖和村中心的莲心湖 ;“ 两廊”指风车小巷走廊和运河走廊,其中运河走廊长 380 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了运河沿途18 个主要城市的风景名胜、地标建筑以及特色物产墙绘,共计 80 多幅、420 多平方米 ;“两广场”即棋盘广场和大龙广场 ;“三馆”指大龙湾村史馆、大龙烧饼记忆馆、第五区公所旧址;“一台”指御龙渡口观景台;“五园林” 指润龙园、西游园、中心游园、采摘园、竹林听雨园。

如今,走进大龙湾村,干净漂亮的街道,透着文化气息的大运河文化走廊,风车小巷,莲心湖润龙湖睡荷淡淡,街道两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衡水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826次访问,全刊已有934818次访问